长扬科技亮相服贸会,助力工业企业构建生产安全智能体系
近日,长扬科技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作为北京市地下管线协会重点会员单位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工业生产安全创新成果。其中包括深度融合AI风险识别与应急决策能力、覆盖作业全周期管理的多模态大模型,工业生产安全一体化应急管控平台,危险作业智能监测与应急融合通讯解决方案以及新能源智慧电厂融合运营解决方案等,全面体现长扬科技在政策引领与技术驱动下,推动“人工智能+”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系统能力与创新价值。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工业安全智能化迎来新机遇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行动的系列战略部署,我国正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生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国务院随后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系统构建了以“发展—应用—安全—治理”为主线的政策推进体系,明确要求在制造业、能源、城市治理等领域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强化安全治理与合规能力,构建多元协同、敏捷动态的人工智能治理新格局。
在技术演进层面,全球人工智能正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决策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成为重点突破方向。我国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智能体协同等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能源电力、安全生产等高价值场景加速渗透。尤其是工业领域,AI不仅驱动生产流程智能化转型,更在风险识别、预测维护、应急响应等安全环节发挥核心作用,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赋能技术。
在这一背景下,安全生产作为工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国家战略与技术发展交汇的关键环节。同时,能源、制造等领域“人工智能+”专项政策的落地,正推动我国工业生产从“制造”迈向“智造”,从“人防”走向“智防”。
传统安全治理模式面临挑战,工业深水区呼唤系统化智能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安全仍面临诸多痛点:
过度依赖人工监管:传统安全手段以“人防+物防”为主,在高温、高压、高噪声等复杂工业环境中,人力巡检效率低、盲区多,难以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监管;
数据孤岛问题突出:生产、设备、安全、环境等多源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缺乏统一治理与智能融合,导致风险识别片面、决策支持不足;
复杂环境感知能力不足:在弱光照、强振动、电磁干扰等恶劣条件下,传统感知技术对微小缺陷、异常行为、环境参数突变等捕捉能力有限;
应急响应效率低下:突发事件中,多系统间协同不畅、指挥调度依赖人工经验,难以实现分钟级闭环处置;
合规管理压力持续加大:随着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不断收紧,企业面临越发严格的合规性审查与事故追责,传统管理方式难以系统化、痕迹化满足监管要求。
以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打造工业安全智能新底座
针对上述痛点,长扬科技以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为核心,推动安全管理从依赖规则和经验,走向以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为核心的新模式。
基于对工业安全的深度理解,长扬科技将AI技术与安全业务紧密结合,构建起具备可持续和自适应能力的现代安全体系。
本次展出的面向工业安全生产的多模态大模型,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物联网数据分析等AI技术,可实现对视频、图像、声音、气体及传感器数据等进行统一处理与分析,全面增强面对复杂工业安全场景的认知与响应能力,显著提升企业风险防控效能与安全管理效率。
长扬多模态大模型具备四大核心能力:
智慧大屏智能体支持语音指令交互,集成多模态语音转写与智能图表生成功能,动态构建可视化大屏,为管理层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危险作业智能体以语音交互为核心,深度融合危险作业场景,实现作业全流程智能管理,实时调取现场画面,智能感知安全态势,完成"识别-预警-干预"的闭环响应;
应急指挥智能体依托实时数据与多源告警信息,快速生成步骤化、场景化救援方案,支持跨系统联动指挥,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安全问答智能体通过语义向量检索和上下文推理技术,智能整合政策法规、维修规程和行业知识,为安全生产相关问题提供精准、高效的解答。
与传统安全系统相比,该大模型展现出四大技术优势:高精度识别能力,专项优化危险作业场景识别算法,对不安全行为的检测准确率大幅提升;知识驱动决策,内置海量法律法规和行业知识库,实现自动合规检查;云边端协同架构,边缘设备实现秒级预警,云端大模型进行深度复核,兼顾响应速度与判断准确性;支持国产化算力适配,提供边缘侧、云端和混合多种部署模式,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解决方案协同展示:融合AI构建全方位智能安全防护体系
1. 危险作业智能监测+应急融合通讯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集AI视觉分析、物联网感知、大数据管理于一体,通过"1+1+1+1"架构,实现对有限空间、动火、吊装、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系统通过现场部署的高清摄像头,利用AI算法全天候自动精准识别未佩戴安全帽、未系挂安全带、烟雾、火焰、作业区域闯入、监护人员离岗等多种违规行为。同时,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作业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构建覆盖"人-机-环"的多维安全防护网。
发现风险瞬间,系统通过现场声光报警、平台弹窗、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同步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及后台安全管理员,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中干预"的转变。从作业票电子申请、审批,到作业过程实时监控、预警处理记录,再到完工报告归档,实现危险作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工业生产安全特殊作业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架构
2. 工业生产安全一体化应急管控平台
该平台以AIoT技术为底座,全面赋能企业安全生产核心业务环节,围绕双重预防、特殊作业安全、智能巡检、重大危险源溯源和应急管理等业务模型,构建"感知-预警-处置-优化"的全链条智能安全中枢。
平台实现全域数据融合,打破信息孤岛,集成重大危险源监测、危险作业管理、智能化巡检、安全风险评价和应急指挥等功能确保数据统一平台流转、一屏可视化展示、一站式调度管理的“三个一”模式。借助AI视觉识别、IoT传感和5G+智能终端,系统能够对“人、物、环境”进行全天候、多维度感知与智能分析,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
工业生产安全一体化应急管控平台架构
3. 新能源智慧电厂融合运营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领域,长扬科技推出智慧电厂融合运营解决方案,以AI驱动为核心,构建"DT+IT+OT+ICT"四层架构,实现设备全要素感知与运营一体化管控。
方案融合轨道机器人、无人机、高清视频与物联网传感设备,构建空地协同、人机联动的立体巡检网络,实现设备外观、温度、声纹、气体等多参数自动采集与智能识别。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系统可实现对设备表计读数、部件松动、渗漏、腐蚀及异物入侵等异常状态的自动识别与告警,显著提升缺陷发现准确率。
方案同时集成环境与安全监控、智能门禁与权限管理、远程锁控与运维协同、火灾预警与应急联动等功能,全面保障电厂安全高效运营,助力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集约化运维目标。
体系化赋能:构建"感知-分析-决策-响应"闭环
长扬科技此次展示的多项技术与解决方案,形成了完整的“感知-分析-决策-响应”闭环运行机制,既体现了公司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深刻理解,也展现出技术落地中的体系化赋能能力。
在政策层面,公司严格遵循国家人工智能分类分级治理、数据跨境合规、算法备案与安全评估等制度要求,将合规能力深度嵌入技术研发与业务设计中。
在实践层面,长扬通过多模态大模型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构建覆盖全流程、全业务的智能安全防线,真正实现从“单点智能”到“系统智能”、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推动工业安全治理迈向“本质安全”:
感知层-集成重大危险源监测、危险作业管理、智能化巡检等模块,通过AI视觉识别、IoT物联网、5G+智能终端等技术,实现对"人、物、环境"全方位监控;
分析层-依托大模型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解析与语义化处理;
决策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生成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处置预案;
响应层-则通过融合通信平台,实现应急资源的快速调度和协同处置。
例如:在危险作业场景中,大模型可实时调取现场画面,智能识别风险并生成处置建议,同时联动应急管控平台启动资源调度;在电厂运营中,大模型通过对设备声纹、温度、运行数据的多模态分析,实现故障早期预测与运维策略优化。
这种协同能力,使得长扬科技的整体方案不仅具备“单点智能”,更实现了“系统智能”,从底层打通数据、中台统筹决策、前端精准执行,真正构建起覆盖企业全流程、全业务的一体化安全防线。
迈向“本质安全”:为客户创造多维价值
工业AI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技术的炫目,而在于对现实场景的深刻理解与可靠赋能。尤其在高温、高压、高噪声、弱网络等复杂工业环境下,网络系统必须做到精准识别、快速响应、稳定运行。
长扬科技构建的智能化工业生产安全体系,是推动工业安全从“制度约束”向“智能防控”、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转型的关键一步,旨在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价值,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变,最终迈向本质安全。
提升风险防控效能:通过多模态AI技术覆盖作业全流程,实现风险主动预防。系统能够早期识别设备隐患、人员违规和环境异常,将事故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显著降低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优化运营效率:通过自动化巡检、预测性维护和远程操作,减少人工投入与运维频次;通过减少非计划停运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率和生产效率。
强化合规管理:内置海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知识库,自动完成合规检查,生成标准化报告,减轻企业合规压力,降低监管风险。
降低总体成本:AI自动化识别管理缺陷与违规行为,减少事故直接损失;同时通过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优化备件库存,降低维护成本。
增强应急能力:通过智能化应急指挥系统,大幅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系统支持模拟推演和数字化演练,提升人员应急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
支持决策优化:基于强大的BI数据分析引擎,将安全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趋势图表、风险热力图和绩效看板,帮助管理者精准识别风险分布规律、隐患高频类型和管理薄弱环节,为安全投入和培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业务协同:打破数据孤岛,构建企业级数据资产,实现跨系统、跨层级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实时互通,提升组织整体协作效率。
结语:在工业深水区,共建安全新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长扬科技将继续依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安全生产”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技术与应用的双向赋能。本次亮相服贸会,不仅是对现有技术成果的一次全面呈现,更是长扬科技与行业客户、生态伙伴携手,在工业深水区中捕捉风险、守护安全的重要实践。
未来,长扬科技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更安全、更高效、更智慧的工业新生态,在数据的洪流中捕捉风险的信标,在机器的轰鸣中守护生命的轨迹,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数字中国建设,筑牢安全、可信、智能的产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