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生产新防线:智慧平台让危险作业“看得清、管得细、控得透”

2025-08-12 来源:长扬科技

引言


在化工厂的深罐内,焊接火花溅落的瞬间;在百米高的钢架上,安全挂钩晃动的刹那;在昏暗的地下管廊,氧气浓度悄然变化的时刻——这些曾经难以捕捉的安全风险,如今正被先进的智能监测技术实时捕捉与识别。


长扬科技工业生产安全特殊作业智能监测预警平台,融合AI视觉分析、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构建深度嵌入作业流程的“感知-预警-干预”体系,正悄然改变着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为工业企业带来看得见的降本增效与风险防控实效。


政策驱动,安全升级刻不容缓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指南》、《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主要任务》等政策密集出台,明确要求企业利用智能化手段强化危险作业监管。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 “看不清”:有毒气体、复杂环境难感知,人员生命体征难监测、视频监控存在死角;


  • “管不细”:人员资质难核实、安全交底走过场、流程节点难闭环、作业现场难监管;


  • “控不透”:违章行为易漏检、风险交叉难统筹、应急处置缺依据。


image.png


智慧中枢:1+1+1 体系构建安全闭环


长扬科技工业生产安全特殊作业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创新构建了 “1个智能预警平台 + 1个现场作业APP + 1套智能硬件” 的立体防控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风险感知滞后、过程监管盲区、事后追溯困难等痛点。


image.png

工业生产安全特殊作业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架构


平台部署采用“端-边-云”协同架构:现场智能硬件实时采集多维度数据;边缘计算节点就近处理视频分析、告警触发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任务,减轻云端压力并提升响应速度;智能预警平台进行大数据汇聚、深度分析、全局预警、流程管理与决策支持。现场作业APP则作为移动管理工具,连接人员、设备与平台,实现指令下达、信息交互与过程管控。


image.png

部署架构图


1 .  智能硬件矩阵,作业现场精准感知:


  • 智能安全带:实时监测高空姿态(空挂、低挂高用、悬吊、跌落、静默等),GPS/北斗双模定位、语音主动干预;

  • 智能配电箱:全电量监测、漏电流±5%精准预警、4路温度探测;

  • 布控球:星光级夜视、360°无死角监控,搭载自研AI算法;

  •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H2S、CO、O2、可燃气体,IP67防护+本安防爆;

  • 生命体征手环:作业人员心率、血氧、位置实时回传,本质安全防爆设计。

  • MESH组网设备:构建现场无线局域网(WiFi),实现信号无死角覆盖,有效破解复杂环境下的信号屏蔽难题。

image.png


2 .  AI大、小模型深度赋能:


  • 视觉小模型:针对危险作业现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快速甄别。如:安全帽佩戴、灭火器设置、吊臂下站人、护目镜/电焊帽佩戴等违规行为秒级告警;


  • 多模态大模型:针对复杂检测场景,以及小模型检测中存在误报情况进行深度复检,提升用户体验。


全流程管控,让安全扎根每个环节


平台将安全管理渗透至作业申请、准备、执行、监护与归档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事前预防、事中严控、事后追溯的闭环管理:


1 . 作业前:


  • 引导式JSA风险分析(多人协同):系统化识别危害,精准匹配防护措施。

  • 电子票证规范审批:替代繁琐纸质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缩短作业准备时间。

  • 资质证书校验:杜绝无证/假证上岗风险。

  • 强制语音播报安全交底+电子签名(支持人脸识别):确保交底内容传达到位,彻底根除代签顽疾。


2 . 作业中:


  • 实时视频AI监管+气体/生命体征异常声光报警:多维度风险即时感知,监护人/管理者APP端同步可视。

  • GPS/RFID/蓝牙多重到位确认:确保关键人员(监护人、审批人、作业人)履职在岗。

  • 阵列式智能安全带作业姿态感知告警+智能配电箱实时监测感知:对高风险状态(如安全带使用不当、电气异常)进行主动语音干预和平台告警。


3 . 作业后:


  • 全程电子留痕:气体数据、视频记录、审批流、报警信息等全量存储,满足法规追溯要求。

  • 数据驱动风险模型持续优化: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隐患规律,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升级。

  • 隐患整改追踪闭环:确保问题发现、整改、验证全流程可追溯,彻底解决。


作业场景创新应用


1. 有限空间作业:破解“看不见”的致命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面临有毒气体聚集、氧气不足、通讯中断等隐蔽风险,极易引发窒息、中毒、爆炸等群死群伤事故。平台通过实时回传四合一气体数据、生命体征手环监测人员状态、布控球实现无死角视频监控、MESH自组网保障信号畅通,构建全方位感知网络。一旦气体超标或人员生命体征异常,系统即刻声光报警并通知监护人,有效预防盲目施救,守护“生命线”安全。


image.png


2. 动火作业:杜绝“星火燎原”的潜在危机


动火作业涉及明火、高温、易燃易爆物,对气瓶合规间距、防护装备佩戴、火花飞溅控制要求极高。平台利用AI视频分析实时监控气瓶距离、焊工护具佩戴(如电焊帽、护目镜)、异常火焰/烟雾,并与现场气体检测仪联动。发现违章或危险迹象(如气瓶过近、未戴护具、异常火焰)立即告警,实现动火过程“零违规、零隐患”的精准管控。


image.png

3. 高处作业:锁住“坠落”的生命安全绳


高处作业安全带使用不当(空挂、低挂高用)是坠落的主因。平台通过智能安全带实时感知佩戴状态、悬挂点高度、身体姿态(如悬吊、跌落、静默异常),结合GPS/北斗定位。一旦检测到危险姿态(如未系挂、低挂高用)或发生跌落,立即触发高强度声光报警和语音干预,通知地面人员,显著降低高坠风险,为高处作业者系牢智能保险绳。


 image.png


4. 临电作业:掐灭“电老虎”引发的火灾隐患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混乱、线路老化、过载漏电是电气火灾的温床。平台部署智能配电箱,精准监测全回路电量、±5%漏电流预警、4路电缆接头温度。一旦检测到漏电超标、过载运行、温度异常(预示接触不良或短路),立即远程告警并定位故障点,实现电气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从源头预防火灾事故。


image.png

5. 吊装作业:清除“人机交织”的碰撞盲区


吊装作业区域人机交叉、盲区多,吊臂下站人、吊物摆动撞击是重大风险点。平台利用搭载自研AI算法的布控球或固定摄像头,智能识别吊臂旋转半径内人员闯入、吊物路径异常、未设置警戒区等违章行为,并联动现场声光报警装置进行驱离警示。划定电子警戒区,实现“人机隔离”智能管控,杜绝机械伤害。


image.png


平台核心价值:安全为本,效益为实


长扬科技工业生产安全特殊作业智能监测预警平台,不仅解决了传统安全管理“看不清、管不细、控不透”的痛点,更通过智能化手段为企业创造了多维度的显著价值,构筑起安全与效益并重的坚固防线:


1. 显著降低事故风险:依托实时监测与AI智能预警机制,提前识别人员违章、设备故障、环境异常等潜在隐患,大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全面提升管理效率:作业许可电子化流程替代传统纸质审批,减少约70%人工操作时间;平台自动完成数据汇总与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


3. 有力保障合规运营:平台设计与运行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安全法规与标准,全流程数据电子化留痕、可追溯,有效规避因不合规带来的法律与处罚风险。


4.  切实优化运营成本:边缘计算架构降低云端带宽与计算资源消耗;智能预警减少现场人工巡检频次,节省人力投入;隐患的早期发现与处置显著降低事故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


标杆验证:头部企业落地应用


某大型石化集团:平台成功实现在该石化集团全国近30个省市、250多座油库的规模化部署,覆盖加油站、工地高危作业,实现卸油规范、发油区离岗/聚集、消防通道占用等13类场景智能监管;


某热力集团:长扬科技通过打造国内符合北京DB11/T 852标准的供热管网有限空间作业平台,攻克该热力集团高温高湿信号屏蔽难题,助力其实现作业“电子化、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四化转型。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智能化是安全的未来。” 当传统人防物防遇上AIoT与大数据,工业安全管理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长扬科技工业生产安全特殊作业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集政策合规性、技术前瞻性与场景实用性于一体,致力于为工业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未来,长扬科技将持续深耕工业生产安全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优化平台能力,拓展应用场景,构建更加智能、主动、自适应的安全防护体系,助力工业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工业安全生产构筑坚不可摧的智慧防线。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20000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

信息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资质